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译文
邪念来时烦恼到,正念来时烦恼除。

    邪正二相都不用,清净极至无余境。

    菩提本是自性觉,若起心念就是妄。

    净心处在妄心中,但正心念无三障。

    世人着要修佛道,一切法门都不妨。

    常见己过勤反省,就能与道相应和。

    众生各自有其道,各自修行不相妨。

    自离其道别求道,终身无法得见道。

    风尘波波度一生,到头还是自懊恼。

    想要得见真实道,行为正直就是道。

    自己如果无道心,暗行不能得见道。

    若是真正修道人,不见世间的过非。

    如果只见他人过,自己有过就是错。

    他人有过我无过,我责怪人自有过。

    只要自止责人心,就能破除烦恼障。

    憎怒喜爱不关心,长伸两脚自在卧。

    想要教导感化人,自己须有方便法。

    不使他人生疑惑,就是自性的显现。

    佛法本就在世间,觉悟不离开世间;

    离开世间寻菩提,正如费心求兔角。

    正见名为出世智,邪见名为世间惑;

    邪正二见尽扫净,菩提自性分明现。

    这首颂是顿教法,也称做是大法船。

    迷人闻法历多劫,顿悟只在刹那间。

    六祖又说:今天我在大梵寺说的这个顿教法门,普愿世间所有的众生听了之后都能即时见性成佛。

    当时,韦刺史与官僚、僧俗弟子听了六祖所说的法后,都有所省悟。于是大家同时向六祖大师顶礼,并且赞歎道:太好了!想不到岭南有佛出世!

    第三决疑品

    有一天,韦刺史为惠能大师设大会斋,吃过斋饭,韦刺史恭请大师登上法座,自己和官僚、信众们整肃仪容,向大师再行礼拜,问道:弟子们听和尚说法,实在是微妙得不可思议。现在我有些疑问,希望和尚大发慈悲,特别为我们解释说明!

    大师说:有甚么疑问就立刻提出来,我当为你们解说。

    韦刺史说:和尚所说的法,岂不是达摩祖师的宗旨吗?

    大师说:是的。

    韦刺史说:弟子听说达摩祖师当年化导梁武帝时,武帝问:朕一生中建造寺庙,敕度僧人,布施财物,广设斋会,有甚么功德呢?达摩祖师说:实在说并没甚么功德。弟子不明白这个道理,希望和尚为我解说!

    大师说:实在没有甚么功德可说。你们不要怀疑先圣的话!梁武帝心存邪见,没有认识真正的法性。建造寺庙,敕度僧人,布施设斋,这只是在求有漏的人天福报,不可将这福报当做功德。因为功德原本就在法身之中,不在修福的事相上求。

    大师又说:能认识自性就是功,能等视一切众生就是德。念念之间没有滞碍,常能见到真如本性的真实妙用,这就叫做功德。内心谦虚卑下就是功,外面依礼而行就是德;从真如自性中建立万法就是功,心体远离一切妄念就是德;念念不离自性就是功,应用万端而不染着就是德。如果要寻求功德法身,只要依照这样去做,就是真正的功德。如果真是修功德的人,心里就不会轻慢他人,而能普遍尊敬一切众生。如果心中经常轻慢他人,我执没有断除,自然不会有功;自己的心性虚妄不实,自然没有德;这是因为我执未除,自高自大而常常轻视一切的缘故。善知识!念念不间断就是功,心行平直就是德;自修心性就是功,自修身行就是德。善知识!功德必须向内见到自性,而不是藉着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到的,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。梁武帝不认识这个真理,无法契入,并不是我们的祖师有了过错。

    韦刺史又问道:弟子常见一般出家或在家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六祖坛经简介 >六祖坛经目录 > 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