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译文
中王。

    惠能大师说:从今以后,你才可以被称为真正诵经的出家人。法达从此领悟到深奥玄妙的道理,也没有停止他的课诵。

    智通比丘,寿州安丰人。最初阅读《楞伽经》多达一千多遍,却不能领会三身和四智的意义,于是就来参礼六祖,恳求解说经中要义。

    六祖说:所谓三身:清净法身,是你的自心本性;圆满报身,是你的般若智能;千百亿化身,是你的修行实践。如果离开本性,另外说有三身,这就是有身而无智;如果悟三身本无自性,这就叫作四智正觉。听我说偈:自性本来具有三身,由三身发明成四智。不必摒绝见闻外缘,就能超然直登佛地。我现在为你说的法,你要深信永无迷惑。莫学他人向外驰求,整天口中徒说菩提。

    智通又再启请说:是否能请求大师为我讲说四智的意义?

    六祖说:既然领会自性三身的意义,自然也就能明白四智的意义,为甚么还要问这个问题呢?如果离开了自性三身,而另外去谈说四智,这就叫作有智无身;即使有智,也等于无智。

    六祖又再说偈:大圆镜智是本性清净体,平等性智的心体无所滞碍,妙观察智不假功成,不涉计度,不起分别,成所作智如同大圆镜。虽然五八两识果上转,六七两识因中转,但只转其名而非转其实性体。如果在悟道转识时,不留余情,尽管外缘繁杂多起,而心却处于定中。

    智通闻偈后立即领悟了本性四智,于是呈偈说道:

    三身原来是我的体性,四智原本是明彻的心。

    三身四智圆融无障碍,应物随缘任意而现形。

    起心修持都是妄念动,守住也不是最好办法。

    身智妙旨因师得晓悟,从此尽无染污诸假名。

    智常比丘,信州贵溪人。童年时出家,志在求得明心见性。有一天,来参礼六祖,六祖问他:你从那里来?想要求得甚么吗?

    智常答说:学僧最近到洪州白峰山参礼大通和尚,承蒙他开示见性成佛的奥义,只是心中还有一些疑惑不能解决,因此从遥远的地方前来参礼,祈求和尚慈悲为我开示。

    六祖说:他都说了些甚么?你试着举出一些例子说说看。

    智常说:我到了那里,大约住了三个月,都不曾得到他的开示教诲,我因为求法心切的缘故,有一天晚上,我单独进入方丈室,请他开示:甚么是我的本来心性呢?他说:你见过虚空吗?我回答说:见过。他又问:你所见的虚空有没有相貌呢?我回答说:虚空没有形体,那有甚么相貌可言呢?他说:你的本性就如同虚空,了无一物可见,这就叫作正见;没有一物可知,这就叫作真知。没有青黄长短等色法的区别,但见得本源清净无染,觉体圆融澄明,这就叫作见性成佛,也叫作如来知见。学僧虽然听了这个说法,还是不能解决内心的狐疑,所以恳求和尚开示。

    六祖说:那位和尚所说,还存有知见在,所以不能使你全然明白。我现在给你一首偈语:不见一法犹心存无见,就好像浮云遮蔽日光。不知一法犹执守空知,依然像太虚中闪电。这个知见是瞬起暂现,然而却如此错认知见,那里曾了解随缘方便?你应当要能一念知非,好让自性灵光经常显现。

    智常听了这首偈语以后,心里豁然开朗。于是也说了一偈:无来由的生起知见,执着外相觅求正觉,只要存有悟的念头,那能出离昔时迷惑?自性中觉悟的源体,仍随知见徒然迁流。若非进入祖师丈室,依旧茫然执着两端。

    有一天,智常问六祖说:佛陀说三乘教法,又说有最上乘,弟子不了解,愿求和尚教导。

    六祖说:你应观照自己的本心,不要执着心性外的法相。佛法并没有四乘之分,而是人心各有不同:从目见耳闻下转诵经典的人是小乘行者,悟解佛法义理的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六祖坛经简介 >六祖坛经目录 > 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