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、亚里士多德:智慧在于研究最初的原因和本原
的美德。
当然,并不是一切行为和情感都有适中。如恶意。无耻、嫉妒等情感,通奸、偷盗、谋杀等行为,它们本身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恶的,根本就不存在适中可以选择。同样,本身就是德行的行为也不存在过度和不足的问题,如节制、勇敢就是这样。
怎样在情感和行为中去选择适中呢?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一种需要技巧和熟练的事业,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,正如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一个圆的中心,只有具备这方面知识的人才能找到一样。亚里士多德为我们指出应该注意的三点:①应该避开与中间对立较大的极端,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两害相权求其轻。②我们应该像木匠把曲木截直一样,使我们在本性上避开两端取其中间。③最重要的是警惕那些引人快乐的东西。它们并不是判断什么是适中的标准。
关于适中的思想是古希腊的传统思想。据说希腊“七贤”之一克留勃拉的格言就是“避免极端”。亚里士多德把它作为伦理学的主要原则并加以系统地论证,这在伦理学和哲学上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。他告诉我们,度对行为是至关重要的,一个好的行为超过度和没有达到度都会变成坏的行为。要使自己的行为是善的,必须好好地掌握度,把握分寸。过去有人把亚里士多德的这个思想和中庸之道混同起来,进行批判,这是不正确的。中庸之道是不分是非曲直在对立的双方之间采取不偏不倚立场。而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“适中”则是掌握美德的界限。
由上述可以看出,亚里士多德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把希腊哲学推到了繁荣的顶点。由于他的哲学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,内部必然会包含着矛盾,所以它对后世的影响不仅是深远的,而且是复杂多样的。后来的各种哲学流派都在他的哲学中找到有用的东西。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利用了他的哲学中唯心主义的和神学的因素,为基督教神学作论证。近代的许多哲学家则着重研究了他的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。亚里士多德过去曾经是一切哲学家的老师,今后一切哲学家也不能离开亚里士多德。黑格尔说过:“假使一个人真想从事哲学工作,那就没有什么比讲述亚里士多德这件事更值得去做的了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