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红二十五军独远征——陕北合兵
党军队都部署在川西北和甘南边境、渭河沿线和西(安)兰(州)公路上,防堵主力红军北上。据此,红二十五军领导决定,立即率领部队进入甘肃境内,威胁敌人后方,配合主力红军的北上行动。
红军以手枪团化装潜入甘肃两当县城,配合主力于8月3日攻占该城,随后由利桥镇转向西北,于9日晚一举攻克天水县城北关,直捣敌人后方,迫使敌军急调第三军十二师回援。红军又乘胜渡过渭河,在11日进占秦安县城,大胆向敌军纵深挺进,于8月14日进抵静宁县城,切断了横贯陕甘两省的交通大动脉——西兰公路,守敌新一军十一旅异常惊慌,急电向兰州求援。
红二十五军的大胆穿插,神速西进,使蒋介石极为震惊。早在6月份,他就对红二十五军的行动无可奈何,慨叹“徐匪(海东)数月以来,猖撅流窜,实属可虑”。7月21日,他自成都“行辕”向西安绥靖公署发出电令斥责:“区区之匪,至今尚不能歼灭,可知进剿不力,奉命不诚。兹再限期8月15日以前肃清,如再不能遵令肃清,则唯该主管长官纵匪论罪。”8月10日,蒋介石再次电称:“查徐海东匪西窜原因在策应朱毛,我军应采取内线作战要领,先以优势兵力迅速解决徐匪,再行以全力回击朱毛。”他电令薛岳、王均、于学忠、杨虎城等,各抽一部分兵力,“统归朱绍良负责统一指挥”,集中对付红二十五军。
8月17日,红军一举攻克隆德县城后,连夜翻越六盘山,继续沿西兰公路向东挺进,于19日逼近平凉县城。平凉守敌三十五师师长马鸿宾一面令一零五团增援平凉,一面令骑兵团和一零四旅二零八团向泾川县城集中,妄图将红军逐出陇东。马鸿宾亲自督战,乘一辆“万国牌”大汽车,率一零五旅3个步兵营,紧紧尾追红军不放。红军便于傍晚时分抢占打虎沟高地,冒雨阻击敌人,将敌军全部打垮,歼敌一个多营,师长马鸿宾险些被活捉。
这时,红军面临的情势也是非常严峻的。长途奔袭作战,部队十分疲劳,前有堵敌,后有追兵,加上连下两天大雨,西兰公路以北的泾河水涨势很猛,部队无法北渡,公路南面被一道几十里宽的高塬所阻,毫无回旋余地。在此危急时刻,军领导果断决定暂时离开公路,翻过南面的王母宫塬,南渡泾河支流汭河,摆出佯攻灵台、“夺路入陕”的态势,实则西去进击崇信县城,仍然扭住西兰公路不放,并继续探听主力红军的行动消息。
不料,就在部队由王村爬上王母宫塬时,又发生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第三次生命攸关的一场恶战。
王母宫塬,是一段地势突兀的位于泾河与汭河之间的黄土高坡。南面的十数丈崖壁下便是东流的油河,平时水流缓慢,深不过膝。因几天来大雨滂沱,眼下河水暴涨,给渡河造成很大困难。8月21日,军政委吴焕先指挥手枪团和二二五团抢先渡过河去,占领南岸高地,以防径川之敌突袭;二二三团担任后卫掩护。正当军供给部和军医院过河时,山洪突然暴发,几个战士不幸被洪峰卷走,只得暂停渡河。这时,全军的骡马担架、行李挑担、医疗药品、军械器材、伤病员等都拥挤在汭河北岸,正处于古人所说的“军之半渡,兵家大忌”之时。王母宫源上突然枪声大作。原来是敌一零四旅二零八团1000余人,在1连骑兵配合下突袭而来,妄图乘红军半渡之危击败红军。
担任掩护的二二三团第三营当即凭借房屋、土墙、窑洞,与敌展开激战。先头两个团已经过河,无法回援,担任后卫掩护军需机关任务的二二三团,完全处于背水作战的危险境地。如不坚决打退敌军进攻,后果不堪设想。军领导立即命令二二三团一、二营全部投入战斗,阻敌进攻。吴焕先政委带领军部交通队和学兵连一百五六十人,抄一条隐蔽小路,一鼓作气从河边攀上源顶,一下插入敌人尾部,切断敌军退路,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