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红二十五军独远征——陕北合兵
封的第六十师至卢氏县城以南朱阳关、五里川一带,控制了红军入陕大道。红军改变路线,另择小路从卢氏县城城南与洛河之间神速西进、于12月8日从铁锁关(又称箭杆岭)进入陕境,在三要司歼灭陕军1个营,9日进至庾家河。10日上午,正当省委在庾家河召开会议研究创建新根据地问题时,敌六十师突然奔袭而来。红二十五军当即进行了长征中又一场殊死战斗。指战员们以刺刀、手榴弹、大刀与敌人拼搏,经过20多次反复冲杀,终将敌人打垮,毙伤敌800余人。红军也伤亡200多人,军长程子华、副军长徐海东均负重伤。庾家河战斗,最后打破了敌人从鄂豫皖、桐柏山到伏牛山、商洛山的连续追堵,胜利完成了红二十五军在中原大地长驱1800余里的第一次战略转移。
从1934年12月中旬到1935年7月上旬的近8个月时间内,按照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会议上作出的“立即建立鄂豫陕省委,为创建鄂豫陕苏区而斗争”的决定,红二十五军一边作战,一边开辟根据地,把粉碎敌人的“围剿”同创建根据地结合起来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红军先后攻克镇安、宁陕、佛坪、洛南等县城,在十数县范围内,成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和10个区、46个乡、314个村的苏维埃政权,造成了武装割据的新局面。红二十五军也发展到了3700多人,还发展了2000多人的地方武装。
根据地的建立,又为战斗胜利提供了保障。红二十五军在8个月时间里,先后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。其中著名的有葛牌镇战斗,消灭敌柳彦彪旅5个营;华阳战斗,消灭杨虎城警备二旅2个团,旅长张飞生负重伤,第四团团长被俘;九间房战斗,又消灭张汉民旅5个营,活捉旅长张汉民(中共地下党员,被误杀);荆紫关战斗,活捉敌人军需处长,缴获大量物资;袁家沟口战斗,全歼敌警备一旅2个团,活捉旅长唐嗣桐等,粉碎了敌人的第一、第二次“围剿”。此后,红军乘胜北出终南山,威逼西安。……
配合主力红军行动
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,即与党中央失去联系。后来从报纸上得悉,长征的中央红军已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,并有北上动向。同时获悉,蒋介石正调集几十万大军,向川陕甘地区集结,妄图围堵红军主力。红二十五军又一次面临着新的重大战略抉择。
正巧此时,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经由西安到达红二十五军驻地子午镇,及时送来了党中央数月前发出的几份文件,也带来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准备北上的确切消息。7月15日晚,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丰峪口召开了紧急会议,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,“配合主力红军在西北的行动”,并确定合并鄂陕、豫陕两特委,组成新的鄂豫陕特委,统一领导各游击武装力量,坚持鄂豫陕根据地的革命斗争。这是鄂豫陕省委独立自主作出的战略决策,完全符合党中央、毛泽东率领主力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,也符合红二十五军全体指战员与主力红军会合的热切愿望。
1935年7月16日,红二十五军近4000名指战员又踏上了继续长征的道路。在周至县两次击退尾追的陕军2个团后,军领导为隐蔽行动意图,遂于22日晨由辛口子向南折入秦岭山中,经青岗砭、厚珍子、二郎坝等地,佯作进击汉中的姿态。27日在留坝县江口镇,省委决定休整两天,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,随后秘密向西北挺进。
8月1日,红军以二二三团一营为前卫,轻装奔袭20余里,占领川陕公路要地双石铺,歼敌一部。该营三连于当晚又在双石铺东北3里处,俘获1名由凤县而来的敌军少将参议,并缴获许多文件和报纸。军领导综合敌军文件、敌少将参议口供及报纸提供的情报,证实了主力红军正在北上,而胡宗南、鲁大昌、王均、邓宝珊、马鸿宾等大批国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