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红二十五军独远征——陕北合兵
孤军驰骋中原大地
中央派人送来重要指示,已到我处,请你们接信后,火速率领红二十五军到鄂东来找我们。
这是鄂豫皖省委常委、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的郑位三,给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的一封信。当化装的交通员陈锦秀历尽艰难将这封信送到省委领导手里时,己是一个多月后的11月4日了。
省委书记徐宝珊、军长徐海东、政治委员吴焕先接信后非常激动,真有说不出的高兴。因为不久前,红二十五军在皖西的太湖、潜山之间的陶家河,与国民党上官云相部的四十七师打了一仗,激战两天一夜,红军伤亡较大。
这时,部队正转移到六安、霍山之间进行休整,对下一步怎么行动正没有主意。现在听说中央派人送来了重要指示,使他们在挫折中看到了希望,怎么能不激动、不高兴呢。
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当即召开了会议,对皖西的工作进行了布置,组织了军留守处。6日晚即率红二十五军西进,两夜一天急行军200多里,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,于8日拂晓到达河南光山县城东南50里处的斜山寨。
部队吃饭、休息还不到2小时,寨东和寨南突然同时响起了枪声。原来,尾追我军的敌10个团的“追剿队”已分别从寨东和寨南跟踪而至,乘我不备发起了进攻。面对仓促应战的不利形势,军长徐海东、政委吴焕先考虑到部队已十分疲劳,靠“走”无法摆脱敌人,决定先打垮敌人的进攻,然后再西进。他们指挥扼守寨东北和山顶的部队,坚决抗击敌人的进攻,从寨南撤出一个团,隐蔽迂回到寨东北敌军的侧后,突然发起猛攻,首先打退了寨东北的进攻之敌。接着,这两支部队又分路迂回到进攻山顶敌军的侧后,发起猛烈攻击,坚守山顶的3个营也乘势发起反冲击。在红军三面夹击下,敌人溃不成军,纷纷逃散。战斗在黄昏前结束,红军以少胜多,打死、打伤、俘虏敌军4000多人,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。
斛山寨战斗,打击了敌人的气焰,打出了红军的军威,为鄂豫皖省委顺利召开花山寨会议,奏响了胜利的前奏。
1934年11月11日,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了常委会议(史称花山寨会议)。这是红二十五军战斗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会议认真分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两年来的斗争形势。自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,1932年11月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。红二十五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,经历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“围剿”,独立坚持了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,歼灭了数以万计的敌军。但是,在王明左倾盲动主义危害和敌人残酷“围剿”下,根据地越来越小,形势越来越严重。是继续坚持斗争还是实行战略转移,党中央曾有过两次指示,省委也有过半年多的酝酿,但一直未能作出决断。这次,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,从中央苏区派程子华带着新的指示于9月到达鄂豫皖根据地,使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的决策有了重要依据。
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周恩来的重要指示:“红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,去建立新根据地。这样,部队就能得到发展,同时也能把敌军主力引走,……留下的部分武装就能够长期坚持,也就能够保存老根据地。”
会议一致决定:省委立即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,创建新的根据地;以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为初步目标;留下高敬亭同志和一部分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,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。同时决定,红二十五军由程子华任军长,吴焕先任政治委员,徐海东任副军长。
花山寨会议,揭开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序幕。
11月16日,红二十五军2980多名指战员,高举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