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三、领导干部与记者:是朋友不是冤家


    第二,要信任“朋友”,消除误解,善待记者。现代政治生活中,是否信任媒体、是否善待记者已经成为政治家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。在媒体发达的今天,回避和拒绝记者是在浪费宣传资源和错失展示形象的机会,特别是在突发事件、危机事件发生时,“主动讲比被动讲好,自己讲比别人讲好,内行讲比外行讲好”。其实,个别领导干部还对记者这个群体存在着一些误解:有人一朝被蛇口,十年怕井绳,觉得记者是“无冕之王”,把持着话语权,惹不起躲得起;有人一叶障目,因为一些个别的例子就把全体记者想象成为“吃拿卡要”的群体。实际上,记者不是敌人,而是朋友;记者既是挑战者,更是工作伙伴。尊重记者的报道权就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,尊重记者的工作就是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。

    资料链接 糊涂干部的“三不”政策

    “只有你们敢采访如此敏感的问题,简直是幼稚!”“要想想你们的安全,我们可以调动警察将你们抓起来!”2005年,当有记者去艾滋病重灾区河南上蔡县调查防艾工作存在的种种“黑洞”时,该县县委宣传部采取了不接受任何采访、不提供任何材料、不让记者接触任何群众的“三不”政策,该县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刘姓副部长还这样“教育”记者。但这样做最终并不能阻止媒体的调查报道,不能阻止真相大白于天下,也不能改变相关责任人在舆论风暴中应声落马的下场。

    第三,要学会与“朋友”合作,不断提高设置新闻议题的本领。领导干部要时刻关注公众关心的社会热点、难点问题,有针对性地主动设置、策划新闻议题,与新闻媒体形成“共振”效应。强调主动设置新闻议题的能力,就是要在新闻报道中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,要创新新闻传播的方法和手段,让新闻成为观众和读者喜闻乐见的大众商品。针对一些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爆发速度快、破坏性大、利益相关人员多的特点,政府在迅速应对处置事件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,要谨慎、快速制定周密预案,科学设置新闻议题、发布权威信息,与媒体紧密合作,及时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,从而实现疏导心理、安抚灾民、稳定民心的目的。

    第四,要正确对待“朋友”的批评性舆论。舆论监督实质上是正面宣传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。如果题材、时机、背景、分寸把握得当,舆论监督的效果要远远大于正面宣传产生的效果。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排斥批评报道,舆论监督也未必就是添乱而不是帮忙。通过有效的舆论监督,揭露那些损害党和人民利益、为社会所关注的人和事,激浊扬清,针砭时弊,警醒世人,可以从正面显示党和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决心,密切党、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联系,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,维护社会稳定,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。领导干部对于新闻媒体的批评和监督,对于“负面”舆论要有必备的承受能力。从构建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角度讲,要把媒体监督作为推动政府工作的动力,作为审视自身行为的“镜子”,区别对待负面报道。对于善意的、客观的负面报道,要虚心接受,积极纠正自身错误;对于部分失实、无恶意的负面报道,要及时为媒体提供权威信息,通知他们予以纠正;对于完全失实、恶意的负面报道,要据理力争,要求道歉,适当给予制裁。

    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,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。郑国大夫然明对丞相子产说:“把乡校毁了,怎么样?”子产说:“为什么毁掉?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,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。他们喜欢的,我们就推行;他们讨厌的,我们就改正。这是我们的老师。为什么要毁掉它呢?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,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。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?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: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,伤害的人必然很多,我是挽救不了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媒体领导力·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简介 >媒体领导力·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目录 > 三、领导干部与记者:是朋友不是冤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