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朗读
暂停
+书签

视觉:
关灯
护眼
字体:
声音:
男声
女声
金风
玉露
学生
大叔
司仪
学者
素人
女主播
评书
语速:
1x
2x
3x
4x
5x
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第七章 运筹谋划,设计出冯氏兄弟飞黄腾达之路
在冯家五兄弟中,他是学习最好的,就是不当兵,也完全可以考出去,可他死活不走。

    在上梁,他有过一段极为狼狈的日子。

    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,他几乎活成了一个“鬼”。村里人都说,这人怎么一下子变得神神道道的,八成是得“想死病”了。在乡村里,这是一种很“流氓”、很“哈菜”的病。白日里还好说,白日里他老是捧着书看,倒也正正经经的。可一到晚上,他就像没魂儿了一样,一身的“鬼气”!他夜游……

    每天夜里,他就在村子的四周游荡。有时候他就蹲在树下,有时候他藏在麦棵里,只要见一个穿月白或枣红布衫的,他就悄悄地“哨”着人家,跟很久很久,而后突然跳到人家前面,猛叫一声:“嫂……”吓人一跳!按说,喊也就喊了,可还没等人醒过神来,他扭头就走,偷儿一样的跑得风快!也不知究竟图个啥!一次,两次,村里人还不是太在乎,可次数一多,人家就反感了。黑灯瞎火的,一个妇道人家,正走呢,突然就跳出来个“他”,头发长长的,贼瘦,那样子就像鬼魂一样,吓死人!再后,就有女人当着面“呸”他,人人见了都“呸”他,一边“呸”一边还骂……就这么连着“呸”了几次,他的头再也抬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没有人能说清楚他究竟是为了什么。他人瘦,脸也寡,可他脸上总是汪着两块潮红,两只眼也像血葫芦似的,看人痴痴的,走路闷闷的,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邪气。有时候,他捧着本闲书,就那么死读死读的;有的时候,他就蹲在地上,用一节树枝在地上画来画去的,见有人来了,赶忙用脚蹭掉,也不知写了些什么;还有的时候,他一边走一边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……可走着走着,又突然拐回去了。吃饭呢,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,瘦得不像个人,看那样子,一风就能刮倒!

    在他最消沉的时候,有那么几天,他就一个人坐在河边上吹箫,一夜一夜地吹,既不吃也不喝……吹累了的时候,就在河堤上歪一会儿,等醒过劲儿来,再接着吹。那箫声呜呜咽咽,如泣如诉,一声声慢,一声声紧!就像是一个抖不开的线团儿,扑啦啦满地都是线头子,越抖越紧,越缠越乱,去抓哪一根好呢?又像是娘儿俩隔着帘儿在诉说心曲,心长话短,娓娓绵绵,一笸箩的熬煎。还像是用碾盘去推日子,一血一血的,磨的是时光,碾的可是情感……吹到后来,连月儿都蒙着脸儿去听!

    箫声断断续续地从河上飘过来,吹得人心里发凉……有一天晚上,他像狼嗥一样大喊了三声,谁也没听见他究竟喊了什么!此后,他突然就沉寂下来。后来,不知是吃了些什么药,慢慢地,居然就正常些了,也不再夜游了。那时候,村小学里刚好缺了一名教师,急等着用人,于是,经村里安排,他就到小学里当民办教师去了,教的是语文。这个时候,自然不能再叫他“瓜蛋”了,在民办教师的工资册上,他也算有了自己的名字:冯家和。

    在村办小学里,除了教课之外,他大多时间都是一个人猫在屋子里,样子神神怪怪的,很少出门……不久之后,学校的老师们惊异地发现,这个冯家和,他是在写书呢。他居然要写书!趁他不在的时候,人们偷偷地看过他写的一些草稿,那是一本他自己起名叫《上梁方言》的书……在他的草稿上,密密麻麻地记着很多“注释”,那“注释”是一条一条、一款一款的,记述的竟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东西——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天:

    注释一,此字,字典上解释为天空、天气、天然之意。普通话读音一声阴平。

    注释二,此字在上梁,首先在读音上被“儿化”了,它读“天儿”。这字在读音上先先就被轻慢了,因为太遥远,也因为不可知……人们对这个自然界最大的字反而不尊重了。所以,在上梁,当人们说到“天儿”的时候,反而有了一层戏谑、调侃
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

首页 >上流人物简介 >上流人物目录 > 第七章 运筹谋划,设计出冯氏兄弟飞黄腾达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