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
是晚上九点了怎么还是阳光灿烂?
大红灯笼高高挂。所有的街道上都被大红灯笼装扮着,长城似的没有尽头,好像一个从来没有喜庆过的人,现在要过瘾地喜庆一回了,于是便在所能顾及的一切地方,奢侈地涂抹着红色。
孙学明说:这跟北京有什么两样?就差把天安门和毛主席纪念堂搬来了,真是没想到。
选择饭馆的时候,我们发现这里的饭馆差不多是两大类:川菜馆和穆斯林饭馆。我们选择了后者,孙学明说:穆斯林都是青海人,来格尔木的时间肯定不短了,他们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情况。
果然如此,朝圣者餐厅的老板告诉我们,这里的文物市场叫达摩多罗,刚刚被工商部门整顿过,好东西都不拿出来了,门市上看不到什么,买卖真货都是在暗地里。
孙学明问他:你熟不熟悉贩文物的,我们有一面人头鼓要出手。
老板说:我哪里认识这些人,这些人都是犯法不要命的,这些人就一个称呼——马老板,老的少的都叫马老板。
孙学明又问道:你知道进藏出藏的喇嘛都喜欢呆在什么地方?
老板说:穿过斜阳谷有个斜阳滩,斜阳滩上有一座海螺山,只要是穿袈裟的就都会往那里去,说是转山念经哩。
我们一人要了一碗烩面,快快吃了。然后又是分兵两路,孙学明和张文华一路,周宁和我一路,王潇潇先找个旅馆休息。
孙学明高兴地挥挥手:走人。
孙学明熟悉文物,自然是他和张文华、王潇潇步行去达摩多罗文物市场(北京吉普有点不对劲了,张长寿要开车去修理铺)。周宁和我以及刘国宁驱车前往海螺山。
崛起的海螺山
天已经黑了,格尔木变成了一片灯火的海洋,我们仿佛是些小鱼小虾,走走停停地穿行在霓虹的隧洞里。
霓虹的隧洞没有了,灯火渐渐稀疏,一片黑暗。我们就像是躲在海螺里的蜗牛,使劲朝外看着。什么也看不到,除了堵人的黑。车灯照亮的前面好像已不是路了,又想问人,但是没有人。周宁说:我感觉方向是没有错的,硬着头皮走吧,走到半夜还看不到什么,再说。
我们很幸运,没到半夜就看到了灯火,璀璨得就像一座城市。开过去一打听,居然就是海螺山。
海螺山差不多就是天堂了。风马从山顶朝四面八方铺设而下,悬挂风马的绳子上,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灯,远远望去,就是一座彩色的须弥山了。山下一圈儿还是灯,有电灯,有酥油灯,电灯是照明的,酥油灯是敬佛的。人影幢幢,有喇嘛,也有世俗的信徒;有经声,也有进入梦乡的鼾声。我们下车,走到山根里,不由得合十双手,朝着山顶拜了三拜。
我问道:为什么叫海螺山?
周宁说:我也不知道。
但是马上我们就知道了。周宁从山体上轻轻一抠,就抠下一个拳头大的海螺化石来。再仔细瞅瞅,发现整座山都是海螺化石的堆积。
周宁说:这就对了,它说明这里是海底,这里原来是古地中海也叫特提斯海的海底。
周宁说:海底变成了高原,这才是真正的沧海桑田。而我们就在这种伟大到无法言说的变化中,来到了亿万年前的海底世界,看到了因为海水消失而团团簇拥在一起的古生物。你瞧瞧,和现在的海螺比,居然一点变化也没有,好像生物不是进化的,而是造物主让你怎样,你就永远怎样,一点变动都不可能有。
我说:是啊,是啊,可是海水怎么会没有了呢?要是现在这里还是汪洋大海,那世界肯定要美好得多。
周宁说:我看不见得,如果没有从海底到青藏高原的崛起过程,说不定人类就不可能产生了。
我说:谁知道呢,这是一个既不能证实又不